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摘要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2、...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2、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

3、。

4、,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

5、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

6、”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

7、,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8、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

9、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

10、”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

11、的

12、就要来呼唤它了。

13、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

14、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

15、影响,温度回升,

16、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17、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18、用灰自门外委婉布

19、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

20、人把生物分成

21、(披毛

22、)、羽虫(鸟类)、介虫(有

23、)、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

24、抬头,是希望借

25、以慑服

26、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27、人把生物分成

28、(披毛

29、)、羽虫(鸟类)、介虫(有

30、)、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

31、抬头,是希望借

32、以慑服

33、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34、【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

35、。说

36、当上皇帝,惹恼了

37、,传谕

38、,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

39、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40、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

41、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

42、,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43、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

44、,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

45、、

46、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47、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

48、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

49、按照

50、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

51、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

52、的位置使巨

53、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动了,巨

54、座又会重新出现,

55、,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

56、。

57、当被称为“龙角”的

58、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

59、,草

60、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61、【二月二的风俗】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

62、、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

63、”、“金豆开花,龙

64、天,兴云布雨,

65、”,以示吉庆。这一天,其他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66、二月二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

67、大发”,就会

68、,才能

69、,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

70、名曰“吃

71、”,

72、则是“扶

73、”,吃米饭名曰“吃

74、”;吃

75、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

76、,获得好收成。

77、这一天还要吃猪头。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时间猪头是不能随便吃的,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

78、过小年时

79、宰羊。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除夕夜全家吃

80、,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

81、吃元宵,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把最好的

82、供上给龙王吃。

83、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

84、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一天是

85、的生日,

86、是龙王的胎衣。吃

87、,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88、在往昔,北京到了农历二月二这天,各家各户要吃“懒龙”,说是吃了“懒龙”,可以解除春懒。所谓“懒龙”,是用

89、蒸的一条长形卷体,做法是把

90、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

91、,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家人分而食之。除了吃以外,这一天还有若干“章程”:早晨醒来未起床前,须先在床上口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要打着灯笼照房梁,口中念念有词:“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随照随念,以此驱赶蝎子蜈蚣。

92、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

93、”,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

94、”之说。因为

95、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

96、”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

97、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

98、”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99、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

100、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

101、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

102、”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

103、内耕地松土,从清朝

104、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

105、,到“一亩园”(今海淀

106、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

107、,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

108、、身穿

109、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

110、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

111、。画上还题了一首

112、:“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