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间(开间)
大家好,小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开间,开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定义:我们把一个楼(或房间)的主要采光面称为开间(或面宽),与其垂直的称为进深。
2、住宅设计中,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墙的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3、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 米。
4、在建筑学上,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壁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
5、进深大的房屋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在设计上要求不宜过大。
6、扩展资料: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开间)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
7、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8、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
9、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
10、参考资料:《协调标准》——建设部住宅的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
11、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12、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
13、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14、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15、进深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
16、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
17、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18、在建筑学上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壁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
19、进深大的房屋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不宜过大。
20、目前中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要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21、拓展资料:我国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22、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23、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
24、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25、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
26、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27、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
28、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减少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
29、把画的图定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那么上开间就是房屋北边开间,下开间就是房屋南边的开间。
30、同理,左右进深就是房屋西边和东边的进深了。
31、因为房屋标注的上下开间(或左右进深)通常都是不一致。
32、通常设置好绘图环[1]境后,就开始在直线轴线中开始输入上下开间和左右进深数据,就是房屋四周后期要标注的轴线尺寸.开间、进深: 习惯上,我们把房间的主采光面成为开间(面宽),与其垂直的称为进深。
33、也可根据房间门的朝向来确定开间和进深,房门进入的方向的距离为进深,左右两边距离为开间。
34、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
35、(卧室以床顺着摆放的方向为开间,床头依靠的墙宽度为“进深”,卧室内布置床时,床头一般不靠窗台摆放) 一般意义上的户型方正就是指户型的进深与开间之比合理。
36、进深与开间之比一般介于1:1.5之间较好。
37、进深过大,开间过小,会影响户型采光通风,房间内会显得比较暗;而进深偏小,开间过大不利于房间保温,浪费能源,北方尤其如此。
38、比较方正的户型能做到采光通风与保温两者间的平衡。
39、开间:两横墙间距离 进深:两纵墙间距离 有些结构设计横墙不全在短轴,这种情况不能把开间简单看做两横墙间距离,而一般根据房间门的朝向来区分,房门进入的方向的距离为进深,左右两边距离为开间。
40、原来标准的房屋开间是3.4米,进深是6~8米。
41、但但现在的套间是按布局安排进深与开间,更合理一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