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孔雀东南飞教案)

摘要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孔雀东南飞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教学目的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雀东南飞教案一等奖,孔雀东南飞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目的】一、理清情节线索,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二、学习本诗在叙事与写人上的艺术特色。

3、【知识重点】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命运和性格,全诗的主旨。

4、二、通过人物对话,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5、三、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相”字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6、【学习难点】诗中的铺陈、比、兴手法。

7、【方法指导】这首乐府诗较长,注意参看注释弄懂具体诗句的含义,通读全诗;了解故事梗概进而分析人物,着重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的意义;并认识作品在叙事和写人上的主要艺术手法。

8、【导读与简析】一、思想内容:《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可能从建安以来就在群众中流传,经过三百年的口口相,直到六朝才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9、所以虽然经过文人加工,但民间文学的特点仍很显著。

10、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11、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12、“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13、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4、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15、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可将全诗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2段)兰芝自诉。

16、(开端,揭示矛盾)第二部分(3-12段)遭遗盟誓。

17、(发展,推进矛盾,继续发展)第三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

18、(继续推进矛盾)第四部分(23-32段)双双殉情。

19、(高潮,矛盾进入顶峰)第五部分(33段)鸳鸯和鸣。

20、(结局,解决矛盾)《孔雀东南飞》长于叙事,精于叙事,事中寓情,情又生事,情事融为一体,结构艺术非常精妙。

21、本诗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双线并行,交递推进式。

22、诗的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

23、在这条线索中,矛盾两方面屡次交锋,斗争的波澜迭宕起伏,逐浪推进,直至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冲突的高潮,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个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

24、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

25、这条线虽不像主线那样浓墨重彩,但也颇费了一些笔墨,可算是本诗的副线,它对主线情节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因。

26、刘、焦青年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双双“殉情”,深刻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国古代人民争取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反抗精神。

27、两条线索虽是并行,但又交递推进,互相映衬:焦、刘爱情愈是真挚、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无理;反之,封建家长愈是横蛮无理,也就愈显示出他们爱情的深挚珍贵。

28、把有价值的东西彻底毁灭给人看,这悲剧气氛也就更浓了!二、人物分析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

29、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30、2、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

31、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

32、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33、刘兰芝与焦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壮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34、三、语句举要“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

35、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

36、“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

37、“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

38、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39、2、“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40、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4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4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

43、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44、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5、”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的美好。

46、3、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

47、这段铺陈突出的特点是揉合着一连串的比喻“流纨素”、“明月 ”、“削葱根”、“含朱丹”,而且带有夸张性。

48、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9、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比喻精彩。

50、这段临别誓言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

51、5、“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52、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重复前文。

53、相同的内容重复出于两人之口,加强铺陈的作用。

54、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义复词。

55、这句的意思是:我有母亲和哥哥逼迫。

56、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了完足五字句才这样安排的。

57、7、“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以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58、四、艺术特色个性化的语言本诗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众多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

59、如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60、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61、”一个“故”字,既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62、“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自请遗归,一则不堪焦母虐待,二则深知遗归之势已无法挽回,兰芝也是迫不得已。

63、兰芝辞别:“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64、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65、”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66、与仲卿大道分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能移”,表现对爱情的忠贞。

67、“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68、”预知兄长会逼迫她,心中无比悲凉、焦虑、痛苦。

69、再如仲卿:“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70、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

71、”不仅表现了他和兰芝笃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休弃兰芝,他不再复娶的态度。

72、“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

73、焦母的蛮横无礼,一意孤行,也是闻声如睹:“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恶语威胁。

74、“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真是软硬兼施。

75、刘兄性行暴戾,冷酷无情,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76、“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77、……”小人只慕富贵,不顾礼义,可耻嘴脸,跃然纸上。

78、2、铺陈排比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79、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

80、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81、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82、”由足到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83、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84、诗中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85、【教材延伸】一、关于乐府“乐府”本是汉武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86、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87、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88、今天所能见到的乐府诗大部分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89、这些诗篇不为儒家诗权所束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传达出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90、《孔雀东南飞》是这方面的代表。

91、二、关于《玉台新咏》《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

92、编者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

93、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94、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东宫学士。

95、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

96、后入陈为五兵尚书。

97、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

98、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岁。

99、“玉台”一名的取义,从徐陵序文里看,它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

100、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

101、《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102、三、互文手法: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

103、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

104、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105、孔雀东南飞,一步一回头,只要自己讲好一点,然后写下来,就是一个好的教案了哟。

10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却对奶奶的优秀教育,就是一家学生认真听取的良好的课堂效果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导入  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107、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108、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109、  二、解题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110、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111、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112、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113、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114、  三、课文把握  文章结构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四、课文分析  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115、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116、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117、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118、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119、  五、探究阅读  关于铺排  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120、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121、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122、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123、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124、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125、  学生回答。

126、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127、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128、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129、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130、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131、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132、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133、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134、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135、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136、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137、  背诵很流畅。

138、(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139、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140、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141、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142、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

143、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144、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145、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146、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生4:不重复。

147、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148、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21段)  师: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看,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颇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149、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生1:有。

150、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

151、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2:富有、有权势。

152、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不感兴趣。

153、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154、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155、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156、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157、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158、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159、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

160、能否想起来几句?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161、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162、”“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16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6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6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166、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67、”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168、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

169、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170、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171、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

172、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73、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174、  关于开头结尾的艺术效果  若不能发现开头和结尾的艺术效果,引导。

175、问题:去掉诗的开头、结尾,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176、去掉后与原诗进行阅读比较,体会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177、  1.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178、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

179、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

180、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181、”  2.生:尾声  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182、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183、“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184、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85、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186、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187、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188、  六、人物性格分析  兰芝:聪明多才,知书达理,不慕荣利,坚强、反抗。

189、  焦仲卿:他是兰芝向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伙伴,有正义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刚强的一面。

190、但也有懦弱的一面,对母亲的责难默默无声,斗争无力。

191、没有兰芝斗争彻底,它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192、  焦母:突出的反面形象。

193、他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的女性。

194、对于兰芝和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行。

195、对仲卿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他的家长威风,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196、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典型的市侩形象。

197、  关于本文的疑点问题  (一)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

198、  1.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199、汉魏之前,再婚是一种普遍现象。

200、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201、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

202、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

203、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

204、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

205、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

206、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

207、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208、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209、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210、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

211、南宋以后,(朱熹,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212、  2. 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

213、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

214、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身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娶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

215、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

216、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217、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218、”)“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219、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220、  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  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

221、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222、课文中对兰芝既有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慧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他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

223、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224、  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

225、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

226、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

227、《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

228、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

229、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230、  (二)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

231、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32、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233、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234、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235、(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236、”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237、《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238、”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239、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

240、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  不是。

241、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

242、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243、  (三)焦仲卿的母亲爱他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他儿子的美满婚姻?根据课下查阅的参考资料,以“从荒唐的逻辑看封建家长专制”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244、  七、总结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245、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246、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247、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248、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249、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

250、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251、不久抑郁而亡。

252、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25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254、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

255、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256、莫!莫!莫!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257、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258、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259、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260、瞒,瞒,瞒!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

261、(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6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263、“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264、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

265、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