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的RTX4050 4060和4070笔记本电脑的TDP值对游戏无关紧要

在我们的评测中,Nvidia的新型主流笔记本电脑GPU以更高的效率和性能令人信服,但我们也注意到,新型笔记本电脑GPU的TDP值在100瓦以上并不重要,因为即使是RTX4070笔记本电脑在游戏期间也仅消耗约100W。

笔记本电脑GPU的功率限制可以由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配置,因此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冷却解决方案。这使得制造商更容易为纤薄的设备配备强大的GPU模型,但客户也存在获得低TDP的慢速版本的风险。前几代产品仍然使用Max-Q名称来表示高效和较慢的版本,但现在所有型号都支持所有Max-Q技术。这意味着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指定专用GPU的功率限制非常重要,这样您就知道会得到什么。

基于AdaLovelace架构的新RTX40型号也是如此。Nvidia为新型号RTX4070笔记本电脑、RTX4060笔记本电脑和RTX4050笔记本电脑宣传了35到115瓦(加上高达25动态升压)的非常广泛的性能范围。这些差异很大,并且可能存在极端情况,即运行功率为35瓦的RTX4070笔记本电脑被运行功率为65瓦的RTX4050笔记本电脑击败。你可以在我们对新的主流GPU的分析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还不错,但是当我们检查不同功率级别的性能时,我们注意到GPU在综合3DMark基准测试和游戏基准测试中都没有达到其最大TDP水平。Nvidia已经提到功耗取决于实际负载。但是,它似乎与GPU时钟无关,因为我们在没有AA的FurMark1080p中看到RTX4070笔记本电脑的频率高达2200MHz,功耗为140W。如果我们激活抗锯齿,时钟会上升到2370MHz,但功耗会下降到~80W,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游戏期间的最大时钟。我们不确定后台到底发生了什么。德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Schenker已在其网站上为其客户发布以下声明:

XMGNEO能够在综合压力测试(例如FurMark)中最大化RTX4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的GPU功耗(RTX4060/4070为140W,RTX4080/4090为175W)。但是,根据NVIDIA规范,实际GPU功耗取决于工作负载的类型。因此,功耗可能低于(有时明显低于)由NVIDIA定义的指定TGP和动态升压功耗值。

我们在本例中使用了XMGNeo17的工程样本,它配备了140W版本的新GeForceRTX4070笔记本电脑。正如制造商所说,我们在综合FurMark测试中看到了140瓦的最大宣传值,但当我们查看综合3DMark基准测试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常规的TimeSpy测试仅产生约100瓦的功率,而最新的Speedway基准测试包括光线追踪110-115W。

游戏的功耗甚至更低,RTX4070笔记本电脑即使在4K和最高设置(包括光线追踪(在本例中为Cyber​​punkt20771.5))和标准设置下也能达到约100W。我们的比较表还显示,在高TDP水平下,性能不会进一步提高。

游戏基准RTX4070笔记本电脑

游戏 35瓦 50瓦 65瓦 80瓦 100瓦 115瓦

巫师3Ultra1080p 75帧/秒 94帧/秒 103帧/秒 116帧/秒 124帧/秒 124帧/秒

赛博朋克20771.5Ultra1080p 53帧/秒 66帧/秒 73帧/秒 79帧/秒 91帧/秒 91帧/秒

我们还注意到较小的RTX4050笔记本电脑存在这种行为,但最大功耗上限为略高于90瓦。但是,我们认为这不会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可能不会有很多设备使用此GPU提供超过100瓦的功率。我们预计大多数设备的功率将在35到80瓦之间(多媒体和入门级游戏),旧的RTX3050Ti已经是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您对配备RTX4060笔记本电脑甚至RTX4070笔记本电脑的游戏笔记本电脑感兴趣,那么高TDP声称并不重要,因为运行功率为105瓦的RTX4070笔记本电脑将提供与广告宣传的RTX4070笔记本电脑相同的游戏性能140瓦。客户可能还会问自己,如果不能提高性能,他们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购买具有更强大冷却解决方案(也可能更厚)的设备。顺便说一句,我们无法注意到更大的RTX4090笔记本电脑的这种行为,其中GPU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利用动态提升。

一般来说,当新的GPU在较低的TDP级别达到最大性能时,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方面,但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有些情况下GPU会消耗更多功率。我们希望制造商向客户解释这个问题/行为,否则可能会有Nvidia人为限制新GPU的游戏性能的印象。现在的情况绝对不理想,根据我们的测试,当制造商宣传100-105瓦(因此可能是80瓦TGP+25瓦动态促进)。较小的RTX4050笔记本电脑达到了90-92瓦的极限,但我们预计在这个性能范围内不会有很多设备。GeForceRTX3050Ti。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